新春伊始,記者來到位于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賽罕區的中環產業園。在寬敞潔凈的廠房里,一臺臺智能化設備有條不紊地運轉著,一個個專注認真的身影各司其職,一根根閃閃發光的太陽能單晶硅棒高效產出。
一大早,中環產業園企業培訓師董鵬飛已經安排好了課件,準備開始一天的忙碌。回憶起202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產業園考察的情形,董鵬飛記憶猶新:“總書記肯定了園區的發展,為內蒙古能源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給草原人民帶來極大的激勵與鼓舞!”
中環產業園作為呼和浩特市培育的“六大產業集群”重點項目之一,如今正致力于建設全球領先的單晶硅棒生長基地,打造光伏產業的優勢競爭壁壘,成為具有全球優勢的太陽能硅晶體制造中心。
“我有幸現場聆聽并認真記錄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他強調‘堅持綠色發展是必由之路’,并指出‘推動傳統能源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綠色能源,做大做強國家重要能源基地,是內蒙古發展的重中之重。在這方面內蒙古方向明確、路子對頭、前景很好,大有作為、大有前途’。產業園的員工們表示,總書記的講話令人倍感振奮,同時大家也更加強烈地意識到所肩負的重任!”董鵬飛對科技日報記者說。
多年來,中環產業園為深入貫徹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部署,以及內蒙古自治區關于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規劃,立足零碳目標,驅動精益化、自動化、智能化轉型,打造全球綠色工廠標桿,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
截至目前,中環產業園已累計完成投資532億元,陸續培育引進16家半導體和光伏行業知名企業,半導體單晶晶體年產能2500噸,光伏單晶晶體年產能105GW,光伏單晶晶片年產能28GW,已建成半導體單晶硅、新能源光伏單晶硅及相關配套產業的先進制造基地。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中環產業園秉承“長跑式”競爭理念,深耕高科技、重資產、長周期的國家戰略科技產業,堅持“制造綠色”和“綠色智造”雙輪驅動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通過技術創新、工藝進步以及工業4.0制造方式轉型,推動行業技術的迭代以及制造水平的提升。同時,中環產業園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供應鏈管理,積極推動產業鏈、供應鏈相關方工業4.0制造轉型,通過綠色生產、綠色管理、綠色物流、綠色包裝、綠色回收等舉措構筑更強韌、更綠色的供應鏈,推動產業鏈整體可持續發展。
“‘要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構建新發展格局來攻克科技難關。’總書記對產業園的要求和期望我們已經牢記,也將奮發圖強,提升自我創新能力。”董鵬飛說,接下來,中環產業園將推動產業數字化、行業智能化深度變革,協同產業鏈上下游,探索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徑,為全球清潔能源轉型提供強勁動力。
文字/科技日報記者 張景陽 通訊員 武子暄
海報/岳靚 楊凱
素材來源:新華社、呼和浩特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