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入伏,今年的三伏大幕也正式開啟。三伏天處于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時段,容易發生中暑等情況。那么,今年的三伏有多長?會比前期更熱嗎?
封面新聞丨“加長版”三伏天來了!入伏以后會更熱嗎?
-
-
7月5日晚,歌手李玟因抑郁癥輕生離世的消息讓不少人感到痛心。在大家的印象中,李玟總是呈現出陽光、樂觀的形象,有不少網友疑惑:為什么看起來陽光開朗的人,也會得抑郁癥?
封面新聞丨關注抑郁癥:不是笑得燦爛,心里就沒有痛苦……
-
-
國家防總于3日13時針對安徽、山東、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陜西等省份啟動防汛四級應急響應。國家防總辦公室派出工作組赴河南指導防汛救災工作。多地降雨疊加,致災風險高,各部門迅速響應,積極做好防汛搶險救災各項工作,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封面新聞丨強降雨來襲!多地防汛搶險救災進行中
-
-
國家林草局近日公布新調整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葉麂、壽帶等野生動物列入了新“三有”名錄,而在部分地區致害嚴重的野豬已被調出名錄。
封面新聞丨21年來首次大規模調整!“三有”動物名錄有哪些變化?
-
-
“中國天眼”(FAST)再度迎來重大突破。利用FAST觀測數據,我國脈沖星測時陣列(CPTA)研究團隊發現納赫茲引力波存在的關鍵證據,表明我國納赫茲引力波研究與國際同步達到領先水平。相關研究成果6月29日在線發表于《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
封面新聞丨中國天眼再度迎來重大突破!FAST“看見”納赫茲引力波
-
-
記者在6月26日至27日舉行的全國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現場會上獲悉,目前,我國已形成世界上規模最大、體系最全、效果最好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力量,在服務農業生產、支持防災減災、助力生態文明建設、保障森林草原防滅火等方面成效顯著。什么是人工影響天氣?如何實現?背后都有哪些硬科技?請跟著小編一起尋找答案!
封面新聞丨人工影響天氣如何實現?背后竟有這些硬科技!
-
-
6月25日至27日,以“人工智能時代:構建交流、互鑒、包容的數字世界”為主題的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文明尼山對話在山東濟寧曲阜舉辦。人工智能時代,人類文明將向何處去?如何借鑒文脈悠長的中華智慧,構建交流、互鑒、包容的數字世界,成為與會嘉賓關注的焦點。
封面新聞丨人工智能時代,人類文明將向何處去?
-
-
截至6月19日,全國已收獲冬小麥面積約3億畝,進度過九成,黃淮海地區大規模機收進入尾聲。廣袤田野,“三夏”大忙,快跟著小編一起梳理各地的科技“三夏”吧!
封面新聞丨科技助力,拉快“三夏”進度條
-
-
這幾天,北方高溫天氣強勢來襲,局地最高氣溫將超過40℃。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于6月15日18時發布今年首個高溫中暑氣象預報。那么,一旦出現中暑會有哪些癥狀?如何急救?日常生活中應如何防范?
封面新聞丨熱?熱?熱?!今年首個高溫中暑氣象預報發布!請收好這份防中暑指南
-
-
6月15日,距離杭州亞運會開幕還有100天。100天后,亞運之光將照亮西子湖畔;100天后,亞洲健兒將攜手奏響一起向未來的震耳歡歌。目前,杭州亞運會各項籌辦工作已全面進入沖刺階段,各環節漸至佳境,整體上平穩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