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佳星
超1.8萬個醫聯體、近5600個省級和1.4萬個市縣級臨床專科建設項目、2700余家互聯網醫院……這些延伸到基層和偏遠鄉鎮的新通道、新“觸角”,將過去難以“下沉”的醫療資源帶到了群眾的家門口。
“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是提升患者看病就醫感受的基礎條件。”2月28日,國家衛健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衛生健康進展成效”,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在會上表示,國家衛生健康委以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設置規劃和布局建設為抓手,不斷豐富優質醫療資源的總量,提升區域布局的均衡性。
以基層為重點優化資源布局
“現在,常見病、多發病在縣域內就能實現診療的比例達到了90%以上。”國家衛生健康委體改司副司長莊寧介紹,為了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衛健部門把加強縣醫院能力建設作為重點,增強基層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水平,全面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改善醫療護理服務。
遇上疑難雜癥,過去往往需要前往醫療資源豐富的大城市尋求診療服務,出省看病使得群眾深受跨區域就醫的困擾。為解決這一難題,國家衛健委積極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布局建設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并建立培育有關臨床重點專科。莊寧介紹,前四批76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了460多個專科、開展醫療新技術6200余項,患者外轉就醫平均較建設前下降了約3成。
與此同時,在國家衛健委的指導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等工作得以全面推進,醫療資源進一步得到整合優化。焦雅輝表示,醫共體建設持續推進縣醫院綜合服務能力提升,帶動基層能力進一步提升,基層將逐步建立以機構為支撐、社區為平臺、居家為基礎的接續性醫療服務體系。
加強科技創新引領 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公立醫院是醫療資源中的關鍵組成部分。公立醫院的高質量發展與公眾的就醫感受息息相關。
“為推動公立醫院實現高質量發展,國家衛生健康委近年來指導14家高水平醫院開展高質量發展試點,在學科、技術、服務、管理創新和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突破。”莊寧介紹,以臨床專科建設、科技創新、服務模式創新、信息化支撐等為引領,正在逐漸成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新趨勢。在科技創新和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國家衛健委將持續加強衛生健康關鍵領域科技攻關,促進成果應用推廣,推動醫學高層次人才計劃落地,加強緊缺人才的培養。
為了評估公立醫院的運行和發展水平,被稱為公立醫院“國考”的績效考核工作已經持續5年。焦雅輝介紹,全國共有2817家三級公立醫院、5384家二級公立醫院參加考核。從5年數據來看,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發展方式、運行模式、資源配置更趨合理,病例組合指數和出院患者四級手術占比這兩個反映醫療服務技術難度的指標分別增長了10%和23.5%,83%的三級公立醫院電子病歷應用水平達到4級及以上水平,實現了全院信息共享。
“未來,我們將繼續引導公立醫院提升管理規范化水平,持續推進建設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健康服務的需求。”焦雅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