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
“1458”——未來五年,重慶科技創新工作這樣干!7月10日上午,重慶市科技創新和人才工作大會召開,會議宣讀了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勵表彰文件,會議提出了未來五年重慶科技創新的“1458”工作體系。
據了解,“1458”工作體系即錨定一個總體目標——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明確四個發展定位: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創新策源地,重要先進制造業創新中心,“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先行區,高層次科技人才匯聚地。聚焦五個主要目標:四大科創高地建設實現突破,高能級創新平臺集聚成勢,科技賦能產業發展成效顯著,高素質科技人才支撐有力,創新生態環境活力迸發。實施戰略科技力量提質強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突破、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國防科技創新高效協同、區域創新布局優化提升、科技創新人才強基增效、科技開放合作深化拓展、一流創新生態培育優化等八大行動。
預計到2027年,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初步建成,體系化創新能力和整體效能大幅提升。推動人工智能等16個戰略領域技術創新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每億元研發投入發明專利產出達到17件,年技術合同成交額超過1300億元。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實現零的突破,新增國家科技創新基地8個。數字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50%,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提高至36%、22%,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分別達到1.27萬家和8.6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以上。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突破2.7%。
據了解,重慶近年來聚焦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推動科技創新取得了新進展、邁上了新臺階。2022年,研發投入強度預計2.3%,高新技術企業6401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6.14件,技術合同成交額630.5億元,R&D人員超過20萬人,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居全國第7位。今年,啟動實施“雙倍增”行動計劃,1—6月新增科技型企業5849家、已通過審核的高新技術企業845家,分別完成全年目標的82.8%、76.9%。
重慶市委書記袁家軍充分肯定五年來重慶市科技創新和人才工作取得的成績,也指出了存在的短板和差距,強調要強化頂層設計,以戰略目標驅動創新制勝、人才引領和塑造變革協同發力,積極探索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最佳路徑,放大創新特色優勢,重塑創新組織體系,完善創新體制機制,優化創新生態系統,著力構建“戰略目標+重點領域+重大平臺+支撐產業+高端人才+創新生態”整體構架,全面建設創新體系,全面提升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科技支撐能力。
科技部黨組書記、部長王志剛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部署和推動科技改革發展一系列重大舉措。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科技部將與重慶市通力合作,強化新時代使命擔當,支持重慶在建設區域創新和人才高地中譜寫科技新篇章,加快建設成渝地區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會議宣讀了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勵表彰文件。此次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共頒發獎項112項,其中:科技突出貢獻獎2人;自然科學獎24項,技術發明獎7項,科技進步獎69項;企業技術創新獎10項。
袁家軍、王志剛為獲得2021年度科技突出貢獻獎的重慶大學常務副校長劉漢龍和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教授、重慶市神經病學重點實驗室主任王學峰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