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何亮 房琳琳
7月10日下午,科技日報記者跟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北京主題采訪活動來到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園區內氫能交流中心的展品引人入勝,加氫站模型、氫燃料發動機、氫能自行車、氫能摩托車、新氫動力氫能叉車……關于氫能的高科技產品頗具“未來感”。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些都是未來將上市和目前已經投入使用的產品。
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項目負責人、興創氫之泉公司黨支部書記王昆介紹,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曾經是一批工業用地老廠房,在騰退拆除過程中,氫能示范區拔地而起。該示范區設立于2020年9月,2021年8月納入《北京市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示范區功能涵蓋氫能研發、利用、制造、展示、交流等,按照近、遠期結合方式開展建設,近期為核心區,由南、北兩區構成,占地約20公頃,已形成建筑規模約10萬平方米設施。遠期以2公里半徑輻射周邊區域,將氫能產業與城市配套融合規劃。
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毗鄰大興機場高速和京開高速。園區外側的海珀爾加氫站,是全球日加氫量最大的氣氫加氫站,日加氫量可達4.8噸,為燃料電池汽車大規模推廣應用提供了保障。該加氫站于2021年建成并正式投入運營,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期間承擔了部分冬奧會閉環外觀賽運力氫燃料電池客車氫源保障工作。
(科技日報記者 何亮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