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何亮 房琳琳
7月10日,北京市持續著高溫橙色預警,科技日報記者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北京主題采訪活動來到大興區新鳳河岸,習習微風中,幾位退休的大爺在連廊中納涼下棋。這是北京市水環境綜合治理取得的重要成效之一。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處四級調研員馮愷介紹,截至2022年,全市污水處理率達97%,消除142條段黑臭水體,完成1000余條小微水體治理。
資料顯示,新鳳河水環境質量從治理前的劣Ⅴ類提升到了地表水Ⅳ類,大型底棲動物恢復良好,其生物多樣性指數較治理前提升了5.7倍。
北京北控興鳳水環境治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級工程師牛奕娜介紹了大興區新鳳河流域綜合治理PPP項目,按照防洪達標、削減污染、提升水質、修復生態的治理路徑,制定了以水環境總控模型為核心的流域系統治理方案。首先在防洪達標的基礎上,通過削減污染,將大興區新鳳河流域內的污水實現應截盡截,污水都進入污水再生水廠;然后是通過新建再生水管線23.7公里和提升泵站,將小紅門、西紅門、黃村、瀛海等再生水廠的退水補給到河道,實現污水處理廠凈化后的再生水循環利用,實現生態補水,提升水質;最后是生態修復,按照“自然恢復為主,人為適度干預”的修復思路,通過“水-岸-底”系統構建豐富多樣的生境,修復植物緩沖帶、種植水生植物等生態措施,提升河里的水生植物和魚類等生物多樣性,讓水一點點“活”起來。
據了解,治理后的新鳳河2020年入選北京市優美河湖名單。2021年4月新鳳河流域綜合治理PPP項目入選國家發改委綠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典型案例。
(科技日報記者 何亮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