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金鳳 張曄
夏條綠已密,朱萼綴明鮮。盛夏的江蘇大地,山河錦繡、萬物繁茂。
7月5日至7日,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來到江蘇蘇州、南京等地考察調研,在蘇州金雞湖畔,總書記調研高科技園區的發展和企業科技創新等內容;在南京城里,總書記了解推進重大科技任務攻關、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等情況。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我們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關鍵看科技自立自強。
時隔4個月,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剛剛過半,習近平總書記到江蘇考察調研并指出,中國式現代化關鍵在科技現代化。江蘇要在科技創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打造全國重要的產業科技創新高地,使高質量發展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這為江蘇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提供了科學指引和行動指南。
號角催征,奮楫前行。“總書記關于中國式現代化關鍵在科技現代化的重要指示,為全省科技系統提供了行動指南和強大動力。”江蘇省科技廳廳長徐光輝表示,江蘇將緊扣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行動方案,逐項細化“施工圖”,統籌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產業創新全鏈條,構筑原始創新、集成創新、開放創新高地。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構建全省實驗室、高校技術轉移兩大聯盟,集聚創新要素補短強弱揚優,力爭在攻堅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難題上率先取得新突破。
攻關顛覆性技術,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紫金山實驗室,一座以南京“最高海拔”山峰命名的實驗室,正帶領南京攀登網絡通信技術的珠穆朗瑪峰。
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紫金山實驗室,走進展廳、6G綜合實驗室,詳細了解推進重大科技任務攻關等情況。
“太赫茲頻段是6G新的頻率資源,比現有5G移動通信頻段要高出100倍,技術研發難度極大。團隊研發的光載太赫茲無線通信系統,采用全新技術途徑,傳輸速率已達到400Gbps。預計今年年底將到1000Gbps,也就是6G所需要的1Tbps,比現有5G提高100倍以上。”紫金山實驗室副主任兼首席科學家、東南大學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尤肖虎介紹,紫金山實驗室整合了很多創新資源,為學者們搭建了很好的研發平臺。如今,團隊已經構建起“端到端”的6G實驗平臺,在傳輸速率、傳輸效率、關鍵核心器件等領域突破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
紫金山實驗室是江蘇省和南京市共同推進建設的重大科技創新平臺,成立5年多以來,紫金山實驗室發布了全球首個大網級網絡操作系統;其研制的CMOS毫米波芯片和大規模相控陣技術進入世界前列;研制的貝葉斯AI學習芯片,開辟通信基帶信號處理新途徑……
支撐這些重大創新成果的核心動力,是1000多人的研發隊伍,以及國內網絡、通信與安全領域多家大院大所和龍頭企業共建的近50個伙伴實驗室、聯合研究中心。
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從根本上說,還是要依靠科技創新。近年來,江蘇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2022年江蘇全社會研發投入超3700億元,對全國的貢獻接近12%;研發投入強度超過3%,達到創新型國家和地區中等水平;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48.5%,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7%。
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產業是中國式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打造現代產業集群是重要環節。
在江蘇,南京新型電力和智能電網裝備、無錫物聯網、徐州工程機械等10個先進制造業集群獲評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在南京新型電力和智能電網裝備版圖上,南瑞集團是其中的一座重鎮。這家國家電網公司下屬的能源互聯網領域高科技企業,如今在特高壓、柔性交直流輸電、大電網安全穩定、繼電保護等技術領域實現了核心技術、裝備的國際領先和自主可控。世界規模最大的河北豐寧抽水蓄能電站、世界第四大水電站巴西美麗山水電站的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中巴經濟走廊項目中的巴基斯坦默拉直流工程,都應用了他們的技術。
6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南瑞集團考察調研,聽取南京市打造智能電網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總體情況介紹,察看企業自主可控技術產品展示。
“下一步,我們一定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胸懷‘國之大者’,攻關高精尖技術,研制更多國際領先和自主可控的核心裝備,為服務電網安全、電力保供和能源轉型作出貢獻。”南瑞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冷俊說。
每一朵花的芬芳都離不開陽光雨露的滋養。當前,江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江蘇加快產業間關聯技術、融合技術的融合創新和集成應用,布局未來產業;圍繞數字經濟,江蘇布局建設一批高水平數字產業集聚區,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圍繞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江蘇推出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建立企業裝置能效清單……
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推動科技創新,最緊迫的是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的巨大潛力。如今,江蘇累計建成2家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和12家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在集成電路、功能纖維、化學藥等領域,加強產業鏈上下游創新資源整合;緊盯“五基”領域薄弱環節,滾動梳理“卡脖子”技術短板,深入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每年支持基礎材料、元器件、高端裝備和軟件企業與下游應用企業實施協同攻關項目100項以上。
培育創新生態,構筑產業科技創新高地
巷里煙氣深,城中日月長。繁華了2500多年的蘇州,既有千年文韻的潤澤滋養,也有科技脈動的生生不息。創新,始終是這座“開放之城”的底色,也是支撐其高質量發展的基石。
金雞湖畔,年近而立之年的蘇州工業園區(以下簡稱園區)在國家級經開區綜合發展水平考評中創下“七連冠”,躋身科技部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行列,托舉起區域創新發展的航船。
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園區展示中心聽取蘇州市產業發展和園區整體情況介紹,察看創新發展成果展示。
一項項綻放科技華彩的新技術、新產品映射著園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活力:打破國外壟斷、幫助徐工集團解決了工程車中最關鍵技術問題的“180噸級新能源電驅動系統”;可以任意彎折且清晰度很高的全曲面顯示屏;集材料原位生長、器件加工、測試分析為一體的材料領域重大科學裝置“納米真空互聯實驗站”……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寄語江蘇要“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坐擁長三角豐厚的產業基礎和科教資源,園區布局創新策源平臺、集聚全球高端人才、培育企業創新主體、深化開放創新合作、營造一流創新生態,高水平建設國家生物藥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蘇州)、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核心區,形成了面對技術封鎖和限制打壓“壓不垮”,面對國外產能轉移“搬不走”的優勢產業集群。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唯有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方能夯實科技自立自強的根基。
依托園區豐富的產業資源和一流的營商環境,蘇州華興源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興源創)靠螺絲刀和電烙鐵“兩把槍”從事技術服務起家,發展成為全球工業自動檢測設備與整線檢測系統解決方案的重要提供商。18年創業風雨蒼茫,不變的是創新的底色,在華興源創,研發人員占比43%。2019年,公司成為中國科創板第一家上市企業。上市4年來,每年研發投入占比均超過15%。
5日傍晚,習近平總書記走進華興源創的展廳、研發車間、光電實驗室,察看產品研發、生產、測試流程,詢問企業設備產品的性能、用途、市場等情況。
“總書記對很多技術都很了解,并囑咐我們要勇攀科技的高峰。這讓我們備受鼓舞、非常激動。我們始終將科技自立自強作為自己的使命,充分用好江蘇產業鏈優勢和人才優勢,加快最新產品和最新技術的研發和成果轉化,瞄準公司產業鏈關鍵環節,聚焦檢測技術加大力度,進一步攻克一批‘卡脖子’難題。”公司董事長陳文源心潮澎湃。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在江蘇,全省85%的研發投入由企業完成,80%的科技平臺和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集聚在企業,70%的有效發明專利由企業創造。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為江蘇堅守實體經濟不動搖提供有力支撐。
大江奔流,不舍晝夜。江蘇將乘勢而上、砥礪前行,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更好擔負起“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任務,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