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據發表于最新一期《自然》雜志的論文,美國哈佛大學開發了一種精準測量超導體的基礎工具。他們創造性地將量子傳感器集成到標準的壓力感應設備中,從而直接讀出加壓材料的電和磁性質。
總編輯圈點|集成量子傳感器和壓力感應器,新工具可精確檢測超導體特性
-
-
瑞士和法國科學家攜手,開發出一種芯片上的納米“光鑷”,能以最小光功率捕獲、操縱和識別單個噬菌體,有望加速甚至改變基于噬菌體的療法,治療具有抗生素耐藥性的細菌感染。相關研究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Small》雜志。
總編輯圈點|納米“光鑷”可捕獲和操縱噬菌體,有望帶來治療耐藥菌感染新方法
-
-
《自然·通訊》27日發表的一項研究報道了一種更快捷、耗費人工更少的技術,能通過建模和三維(3D)打印為人們“量身定制”更加逼真的義眼。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技術生產的義眼外觀更自然,適配度更好。
總編輯圈點|通過建模量身定制——三維打印讓義眼更逼真更自然
-
-
韓國蔚山國立科學技術研究所團隊開發了一種可實時識別人類情緒的突破性技術,有望徹底改變各個行業,提供基于情感服務的下一代可穿戴系統。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進展》雜志上。
總編輯圈點|關注你的心情:新型可穿戴系統能實時識別人類情感
-
-
《自然·神經科學》23日發表的一項神經科學研究顯示,使用腦深部電刺激(DBS)繪制功能失調的腦環路圖譜,將有助于改進特定神經疾病的療法。研究結果有助于引領人們認識導致這類疾病的腦環路,從而推動發現進一步治療的潛在靶點。
鑒別致病的腦環路——深腦刺激圖譜有助改進神經疾病療法|總編輯圈點
-
-
復雜的神經元數據可以轉換成視聽格式?沒錯,其甚至能成為帶有配樂的“電影”來方便人們探索,并幫助解釋大腦執行某些行為時發生的狀況。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戴維·蒂博多團隊在21日出版的《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上介紹了這項技術。
神經與血流信號轉換成鋼琴與提琴曲——配樂“電影”將大腦活動可視化|總編輯圈點
-
-
法國波爾多大學和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螺旋形鏡片,可在不同光線條件下的不同距離處保持清晰的焦點。新鏡片的工作原理與視力矯正漸進鏡片非常相似,但沒有這些鏡片通常出現的扭曲現象。該成果可幫助推進隱形眼鏡技術、白內障眼內植入物和微型成像系統的開發。研究論文發表在新一期《光學》雜志上。
采用螺旋形表面的新型鏡片問世,可在一定距離和照明條件下提供清晰視野|總編輯圈點
-
-
通過分析基因組中數百萬個微小的遺傳差異,就可預測一個人一生中患某種疾病的幾率。在過去的10年中,研究人員為數十種疾病制定了風險評分,希望有一天患者能利用這些信息來降低患病風險。在《自然·醫學》雜志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布羅德研究所團隊概述了他們如何選擇、優化和驗證10種常見疾病...
一生中患病的幾率或可預測,十種慢性病遺傳風險估算更接近臨床|總編輯圈點
-
-
土耳其阿卜杜拉·居爾大學研究人員開創性地重新設計了有機光伏電池的結構,賦予其半球形的外殼,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光吸收和角度覆蓋率。這種創新設計有望為可再生能源技術開辟新的前景,
總編輯圈點|半球形光伏電池大幅提高能效,有望為可再生能源技術開辟新應用領域
-
-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工程師開發了一種新型芯片,它使用光而不是電來執行訓練人工智能(AI)所必需的復雜數學運算。該芯片有可能從根本上加快計算機的處理速度,同時還可降低能源消耗。